加州遇本命

永恒的爱与希望——评《银翼猎手》——转自百度满座衣冠胜雪贴吧

人生似瀑布因为落差而壮美

Ashlerx:


   血与火的激烈,战斗在无人知晓的黑暗中。他们的功勋没有纪录,他们的身份永不公开。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银翼猎手


 


    看完《银翼猎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当时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痛*受还记忆犹新。闲暇之时,脑海中仍然总是不自觉地浮现出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对于这样一部曾深深打动我的小说,忽然想为之写点什么,以表达我的敬意和感谢。


 


    1.民族无意识与浪漫呈现


 


    中华民族是一个沧桑而厚重的民族。悠久的历史中辗转沉浮、广袤的国土上多灾多难、古老的文明含蓄而绵长,千百年来占据主流地位的儒家文化早已把“仁义礼智信”“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烙进了文化沉淀之中。所有这一切,都已经深深地沉入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融入了民族的文化血脉。因此,相比世界其他民族而言,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以及不自觉的爱国意识总是来的格外强烈。


 


    这份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无法被独立描述或体会,但它在历史进程中总是不断显现于创造性幻想得到自由表现的任何地方。具体到文学领域,它可以表现于两方面:一是作者的创作过程,二是读者的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


 


    很显然,《银翼猎手》与这份民族无意识有着深刻的契合,只是这种契合以一种浪漫而纯粹的唯美状态表现了出来。所以,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从心底涌起激动、血液似乎都开始兴奋地沸腾。这是必然的、也是十分正常的情绪表现,并会极大地提高读者对于文本的参与度、进而激发更强烈的阅读快-感。


 


    自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学才进入白话文创作时代,然而在随后的大半个世纪之中,战争、革命不断,炮火连天,现实残酷而贫瘠,解放之前的知识分子大多打着“为人生而艺术”的大旗忙着批判现实、唤醒民族灵魂,解放之后的文学创作更是被政治极大地扭曲。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文学因为吹响了民族战斗的号角而取得了文化活动的中心范式地位,享尽风光;另一方面,文学的发展却也受到了太多政治、社会等因素的限制,以至于“现实主义”取得了绝对主流地位,而这一评价标准至今仍是很多人对文学作品价值的首要判定。


 


   在漫长而动-乱的时光里,一方面,焦虑与不甘使得这种民族无意识日益发酵;另一方面,现实的无奈又使得文学无法有效释放积郁的情绪。在长久的矛盾中,文学对此也渐渐疲惫。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大量进入中国,相应的,文学理论领域,西方文论蓦然打开了一片思维的新天地;具体到文学创作,80年代理想主义的文化氛围和审美主义的文化态度之中,现代主义的形式实验大行其道,加之大量对过往的反思和纪念,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尚处于懵懂之中便被猛的推入喧哗骚动的90年代。90年代,众神狂欢,整个国家社会处于重大的历史转折之中,浮光掠影之后,网络时代已经轰隆隆地来临,文学内部格局已经开始悄然发生本质性的改变。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传统文学其实没有有效承载这种民族无意识,即使有,也因过度模式化、脸谱化、意识形态化而惹人反感,这种反感更使得后人对此不敢轻易尝试,因为把握不好很容易显得浅薄而可笑。进入21世纪以来,它反而在新闻、时事评论、军事政论等领域得到了更多的体现,而这种体现也往往伴随着关于过度乐观的争议。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他们看似解构一切,心底深处其实却有着较前辈更为单纯而直率的民族自豪感,一经触发,则往往表现的更为强烈。


 


    而说到网络这种形式,由于身份的隐匿,参与者情感的流露便显得较为安全,这一点,无论对于作者来说还是对于读者来说都是一样,无形之中化解了很多可能的尴尬。(想象一下,如果一位职业作家写了这样一套书,那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再说到**这种形式,我认为它是《银翼猎手》呈现出上面提到的“浪漫而纯粹的唯美状态”的必要基础,我们同样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不是**,那么这种题材的主体部分便有一种纠结是必然存在的,那就是雷鸿飞和郁晴的那种状态。在《银翼猎手》里,这种纠结可以是全书组织情节、营造气氛的一个部分,但如果被这样一种纠结统领整体的情感,那就难免一些洒狗血的套路情节、也难免让人感到乏味与无奈了。**,在“耽于美”的前提之下,去除了性别等级和身份认同等让人不快的元素,生与死、爱与牵绊、荣耀与柔情、时刻逼迫的危险与英雄主义的动人光辉等一系列生命中最美的可能被拉伸到审美的极致,情感的澎湃与阅读的*便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份动人的热血与温柔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另一个重要的集体无意识领域——即源远流长了几千年的“侠骨柔情”。这另一民族无意识传统通过高度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与民族自豪感形成了巧妙的交融,于是,《银翼猎手》对民族无意识是双重调动,就这样在我们不自知的情况下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热血与柔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在一种纯粹而唯美的环境中得到了最强的释放,所以,它才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此的欲罢不能。


 


    不要以酸酸的口吻说这一切只不过是幻想的自我满足。在我看来,这正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所无可替代的价值。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能力是人的根本能力。正如赫胥黎所说,人不像单纯的生物,他具有传递和转换的装置,这一装置建立在储存经验的能力上。那么,既然有了上述种种生存经验和情感需求,人就会用符号建构的方式对之进行储存和转换,而“转换”的过程中又必然会发生审美性的筛选,而成功的结果才会呈现出《银翼猎手》的状态。


 


    事实上,**这种形式的出现和发展有着远比表面的幻想更为深刻和广阔的背景性必然,它与工业时代以来机械的发展、人类生存威胁的降低(进入父系社会之时需要男性狩猎、耕种等支撑种族生存的局面已经改变)、以及人类文化整体呈现出某种女性化趋向(审美态度以及文化活动的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等等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关联。而在文学领域,事实上,“文学”的疆界一直处于建构、调整和变动之中,文学作为审美的、想象的作品的观念只不过是最近200年左右的事。按照威廉斯的研究,西方“文学”一词最开始的用法表示“读写能力”(即符号本质),直到18世纪,文学才开始越出“读写能力”的意义,而表示富有审美特性的想象性的作品,并开始出现三种倾向,第一,趣味开始取代认知成为文学品质的标准;第二,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日益集中于想象性作品;第三,在这一时期提出了一种民族文学的观念。很显然,在“趣味”和“想象”的倾向推动下,**的发展便可以理解了。事实上,不只是**,侦探、玄幻、悬疑、灵异等等大众文学无不如此。在人类的本能冲动与文化建构之中,好奇心驱动人类求真,同情心驱动人类求善,而正是“趣味心”在驱动人类求美。硝烟弥漫的20世纪过去,中国文学因为社会环境的原因并没有真正经历西方荒诞、虚无、黑色幽默的现代主义时期,80年代的昙花一现还仅仅停留在摹仿和尝试的阶段。最近50年来,人类文化活动发生了很大的形态变异,在大众传媒的巨大影响下,文学活动渐渐失去了作为文化活动中心范式的地位。但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大众传媒的发展远不如西方长久和成熟,电影、电视的影响也就远没有达到西方社会所谓“娱乐至死”的阶段(当然,近年来似乎在急速靠拢),相应地,对语言文字的摆弄反而依然是中国人重要的娱乐方式。因此,最近10几年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中国社会网络文学便轰隆隆地开展起来,其巨大的规模为其他国家所望尘莫及。也许正如麦克卢汉所言,虽然所有的东方社会都已经接受了工业技术及其社会后果,“但是在文化这个层面上,并没有出现与此相应的整齐划一的倾向。”现在不少所谓权威的作家、评论家们喜欢痛心疾首地喊“文学已死”,但是在我本人看来,文学实际上似乎是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解脱、正在回归自由和其最初的本质,尽管有狂欢化倾向,但这不仅仅是文学层面的问题。文学本来就没有中国社会近现代以来过分强调的教化和批判功能,或者说批判和教化远不是文学的全部。想象和审美化符号建构,储存、转换、传递经验,也许这才是文学的本来面目。漠视了那些充满价值判定的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文学开始走下神坛,拥抱芸芸众生,呈现出别样动人的美来。


 


    扯得太远了。回到《银翼猎手》上来,我开始看的时候,这个系列已经全部完结。所以我是一口气读下来的,感受就是痛快,淋漓尽致的阅读快-感。这种感受不常有,所以我觉得它格外珍贵。一方面,我一直一直读下去,欲罢不能;另一方面,我却又舍不得读完,希望它不要结束。动力心理学认为,一切不受阻碍的活动都导致快乐,而一切受到阻碍的活动都导致痛苦。前三部的畅快淋漓是一种快乐,第四部让人感到心疼与痛苦,但沉湎于这种心疼与痛苦本身又是一种心理活动,并贯穿后面几部,它使郁积的能量得以畅然一泻,所以反过来又产生另一种心理上的畅快。生活总是有些琐碎与虚无,难得畅快,因此在读完全文之后,我对作者怀有感慨的谢意。


 



   2.审美距离与向往崇高


 


    布洛曾提出一条著名的原理,叫做“距离的自我矛盾”,指的是审美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既“切身”而又“有距离”的关系。切身,指的是要符合主体的审美经验,具有浓烈感*彩;有距离,则是指在审美客体和我们自己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得审美的观照成为可能。“它的魅力已经消除了实际具体的性质,然而却并不因此而丧失其原来的品格。”


 


    活在当下的我们与《银翼猎手》之间便存在着这样微妙的审美距离。一方面,它毫无疑问地契合我们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趋向;另一方面,它和我们之间又隔着半个世纪的距离,故事中的一切与我们无实际利害关系,没有贴近事实又美化现实的违和感。这样的距离,适合审美的观照,适合向往和憧憬的安放,为情感和感觉的存在和酝酿提供了空间。


 


   《银翼猎手》中的世界,特别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多少带些乌托邦的意味。


 


    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有着太多的局限,作为一种群居动物,人性中更是有着让人无奈的一面。被抛入世界的荒诞感、行走于世的彷徨感、虚无与痛苦、个体意志与命运之间的永恒矛盾,无不让我们时常感到“可怜的浮生啊,无常与苦难之子”,又或者如尼采所说,人世不过是“极痛苦、充满着矛盾对立的生物永远在变化和更新的幻梦”。前面已经说过,符号能力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能力。因此,面对存在的荒谬可怕,人类创造了艺术,他们接受了对人世的审美的解释,“从形象中得解救”。“受痛苦者渴求美,也产生了美”,其结果便是艺术。缪斯女神把生存荒谬可怕的厌世思想转变为使人借以活下去的表象,这些表象就是崇高和滑稽,前者用艺术来制服可怕,后者用艺术来解脱对于荒谬的厌恶。


 


    在艺术中如在游戏中一样,有一种假象或幻觉。“理想世界在出神入化的一刻,可以达到现实世界的全部力量与生气。”这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不可能发生但却可信的事,比可能发生但却不可信的事更为可取”之精髓所在。


 


    人们会永远在想象中不停建构乌托邦,因为向往崇高是人类的本能。而崇高,也正是《银翼猎手》带给我们的重要感受之一。


 


    “它(大自然)一开始就在我们的灵魂中植有一种所向无敌的,对于一切伟大事物、一切比我们自己更神圣的事物的热爱。因此,即使整个世界,作为人类思想的飞翔领域,还是不够宽广,人的心灵还常常超越过整个空间的边缘。当我们观察整个生命的领域,看到它处处富于精妙、堂皇、美丽的事物时,我们就立刻体会到人生的真正目标究竟是什么了。


 


    总而言之,一切日用必须的事物,人们视为平淡无奇,他们真正欣赏的,却永远是惊心动魄的事物。”


 


    ——朗吉努斯《论崇高》


 


    朗吉努斯生活在古罗马时代。对于崇高这样的词汇,似乎只有古老而遥远的解释才具有说服力。当下是一个解构崇高的时代。然而冷漠或嘲讽的表象之下,深藏的却恰恰是现代人对崇高的缺失和渴求。


 


    总有那么一些事物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比如崇高,比如爱,比如希望。它们是人类最初的梦想,是充满隐喻和象征的巨大符号系统,与人类早期的深层心理动机有着密切的关联,最终指向人的终极存在。


 


    而《银翼猎手》中便闪耀着这些永恒的光辉,它不突兀不虚伪,含蓄绵长,如此动人。


 


    我很喜欢以前看过的一篇评论中的一段话:“我不知道需要一片怎样坚实的土地才能承载他们的身躯与灵魂。或许只有战场,因为他们的一生金戈铁马,且不求马革裹尸还。可以想象,在他们迟暮的那一刻,这些伟大的战士会在自己爱的人和世界面前惆怅,铁马冰河入梦来。”


 


   高贵而骄傲,深沉而温暖。


 


 


    3.情节架构与人物塑造


 


    现在来具体说说《银翼猎手》里的情节和人物。


 


    《银翼猎手》正文共分八部,全文应该算比较长了。尽管长,正如前面已经说过,我却不舍得它结束。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有这样的论述:“若从以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其限度的观点来看,只要剧情清晰明朗,篇幅越长越好,因为长才能显得美。”当然,一切需是“按可然或必然的原则依次组织起来的事件”。


 


    中国传统文学里系列作品很少,放眼世界也不多。(毕竟从前的人从事文学创作是一件很费劲的事,鸿篇巨制要写下来、再修改、誊抄也不容易,路遥就说过:“写作不仅是脑力活,还是个体力活!”)《银翼猎手》的架构其实是007式的系列作品,但相较007,猎手们成长的感觉无疑更明显,系列间的联系感也更强。每一部由一个完整的行动组成,整体是一道宏观的轨迹,这样可以起到有效的平衡,客观上有避免审美疲劳的效果。而且,《银翼猎手》里没有007式“邦女郎”这种商业化的噱头,更不是一味装酷耍帅的西方式英雄主义。“他们是最杰出的精英”,但他们也是“最秘密的猎人”,这份身份的隐匿其实充满了含蓄而广阔的美感,高贵而骄傲,睥睨红尘、守护大地,掺杂着隐忍与牺牲,是一种东方式的英雄。


 


    《银翼猎手》是唯美而浪漫的,其中的很多场景张力十足,打动人心。如子寒与天宇在让人窒息的危险气氛中那一场唯美的性-爱;再如第三部中子寒和天宇带着核武器跑到大漠中,大漠静谧、繁星闪烁,两个人在生死关头平静而悠长的默契与温暖,直到旭日再次洒下烈烈朝晖……在我看来,故事中很多场景都是高度审美化的存在,韵味透过文字弥漫开来,惹人遐想。其实性与生死是创造唯美体验的两大元素,性-爱是除了生死之外人的感觉的另一种极致状态,性-爱“一方面使爱者更有力,另一方面把被爱者美化、理想化”,由此形成一种张力,拓展了人类生存和感受的局限。《银翼猎手》中的性-爱就是这样,没有颓靡而野性的放纵,有的是唯美与温暖(呃,除了子寒的第一次吧,不过那是情节需要)。


 


    言语的美在于明晰而不至流于平庸。我认为《银翼猎手》是最能体现作者语言魅力的一部作品,准确而流畅,大笔勾勒、大块涂彩,辅以工笔细描,是一部朴素而壮美的诗篇。


 


    下面说到人物。到目前为止,凌子寒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小说主角。这样一个人物,满足了我全部的审美期待。


 


    事实上,雪大的作品看多了,便可以发现,其笔下主角性格会有些共同点,进而可以体会到,雪大的人生态度和我自己有共通的地方。而这种人生态度,在凌子寒身上发挥到了极致。


 


    这种人生态度是什么呢?


 


    用叔本华的话来说便是“不仅要经验人生,而且要静观人生”。而用尼采的酒神理论可以解释得更浪漫一些:


 


    “酒神精神”是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的关于希腊悲剧思维方式和艺术特征的重要概念,与之对应的是“日神精神”。这里的“日神”和“酒神”是宇宙、自然、人类的两种基本的生命本能和原始力量的象征。“酒神”表现为惊骇狂烈的情绪放纵力量,在酒神影响之下,人生就是一场狂舞欢歌的盛宴,在醉意朦胧中狂放不羁的挥洒激情,寻求*的满足和野性的放纵,主体逍遥于一种完全放逐了自我的“忘我”境界中。而“日神”阿波罗则是光明之神和形体的设计者;具有日神精神的人是一位好静的哲学家,在静观梦幻世界的美丽外表之中寻找一种强烈而又平静的乐趣;人类的虚妄、命运的机诈,甚至全部的人间喜剧,都象五光十色的迷人的图画,一幅又一幅地在他眼前展开。


 


    对于我来说,最具审美性质的人生便是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融合。一方面,要勇于经验人生、感受人生、潇洒不羁又拥有激情,追逐力量与*,探求生命美的极致;另一方面,能对人生有冷静的观照,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和广泛的包容,世间百态在眼前缓缓铺开,能始终保持一份淡泊和超然的意味。对人生要能够入乎其内而超乎其外,过着一种有心灵也有理性的生活,严谨中有自由,旷达中有坚守。


 


    很明显,凌子寒,还有卫天宇,或许包括所有猎手们,他们的人生是我愿意欣赏和追随的。他们穿越红尘,“沐浴着血与火的激烈”,“战斗在无人知晓的黑暗中”,他们的人生跌宕而精彩,但同时他们也“行走在世界之巅”。


 


    关于凌子寒,我一直有一个印象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一个黑衣少年坐在窗边,仿佛要融入黑暗之中,眼神平和、淡漠、深处却有着隐隐的感动,俯视着窗外的万家灯火,薄唇轻启:“美丽的城市。”抑或是一个单薄而挺拔的身影站在山崖边,“身后是伸向天空的峭壁,眼前是万里河山。漫天雪花飞舞,将天地之间变成一片银白。”


 


    子寒对人生有自己的掌控、对情感的取舍果断且执着,但心底深处始终有隐隐的迷惘与茫然。也许有人会说子寒太冷,缺了一份生气,但我觉得这并不突兀。可能我自己的性格就比较冷,周围的亲人朋友也说这样不好,但有些性格因素就是这样,并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再来说说“虐”的问题。就小说来说,一锅甜粥式的温馨欢乐文我看着消遣一下还好,喜欢则实在谈不上。


 


    因为,痛苦实际上是一种荣耀,是人性的高贵与动人之所在。


 


    “悲剧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很多正是来源于令人极为感动的忍受痛苦的崇高程度。”(黑格尔)悲剧之震撼人心的力量,正是通过描写悲剧英雄甚至在被可怕的灾难毁灭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自己的活力与尊严,向我们揭示出人的价值。悲剧是一种永恒的动人力量,而这份动人很大程度便在于一种“让人感到痛心的玄秘”(布拉德雷)。


 


    在审美活动中,主人翁的悲剧性体验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灵参与。如果你被一部小说深深打动,小说的主人翁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安喜乐。具体到《银翼猎手》也是一样,在看到《橙色记忆》之时,我们也许会揪心、会不忍心,但当我们读完全书回望整个历程,第四部的关键地位便很清晰了。没有第四部,前三部的模式是无法一直继续吸引人的;没有第四部,凌子寒的人物形象就是单薄的、脸谱化的英雄,也就不可能如此地打动人心。


 


    根据法国哲学家巴塔耶的观点,人之生命本来就是一场奢华的献祭,生命在献祭所带来的死亡中获得超越世俗的神圣,而艺术就是对人生献祭的模拟,它能以最安全、最持久、最经济、最方便的方式让我们在一次次若死的奇迹体验中释放死亡恐惧和生之焦虑,让我们在忘记一切的大笑、饮泣、颤栗、绝望、哭喊、哀求、战争、痛苦和癫狂中获得面对死亡的心灵平静——


 


    《银翼猎手》也是如此,我们任自己的心跟随故事起伏沉沦,在一切的感动与焦虑、自豪与兴奋、揪心与欣慰之后,心中沉淀下一片永恒温暖的爱与希望,并由此而积累起直面惨淡现实与无奈命运的勇气与力量。


 


    谨以此文纪念曾深深打动我的《银翼猎手》,并向作者表达我的祝福和敬意。


                                                                                 ——BY嗟虞

评论(14)

热度(20)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